2009年3月以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濂溪故里历史文化遗产调查与考古发掘工作全面展开。项目由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的田野专家、古建筑专家以及考古勘探、古建筑测绘、地理信息采集测绘等多个专业学科技术人员共同承担。
濂溪故里,即周敦颐的故居地,位于永州市道县清塘镇的楼田村。
周敦颐(1017-1073年)是我国著名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字茂叔,号濂溪。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五月初五,周敦颐出生于此。其时,其父辅成公宦游在外,周敦颐跟着母亲郑氏在这里度过童年时代,直到十五岁父逝,始随母离开故乡,投奔舅父郑向,开始了饱读诗书,精通经史的人生历程。
周敦颐堪称我国理学界的开山鼻祖。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上,宋明理学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理学以孔孟儒学为主干,多方吸收道家、佛家的思想精华,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周敦颐的思想为湖湘学人继承和光大,因而是湖湘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本次对濂溪故里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调查与考古发掘,是一项紧紧围绕楼田村现存的乡土建筑、村落布局、社会人文环境、周边自然环境而展开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调研工作。这在我省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是率先运用一种集考古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建筑学和人文地理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的工作理念和模式开展的工作,旨在全面揭示古代楼田村与现代楼田村之间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之间的一般规律。
考古工作队经过近二个月的艰辛努力,各项指令性任务陆续展开,有的已取得了局部的阶段性成果。例如:
在古建筑的测绘方面,我们通过对全村38栋不同时期的历史建筑中超过总数1/3的房屋进行了现场勘察和测绘,通过初步检选,分析出某些建筑构件的形制特征及其演变规律。
下一阶段,我们将根据考古形制学原理,并参照周氏族谱世系人物相对准确的生卒年代进行科学推断和综合研究,为创立本地古代建筑的类型学标尺,奠定了一定的工作基础。
在本期工作中,我们还特别针对一些有重要意义的建筑残垣、基址,采用考古布方分层揭露的办法进行发掘,现已初步发现了时代更早的古代建筑遗迹和有价值的历史信息。
在考古勘探方面,现已初步探明了古濂溪河及其古沼泽的分布范围。
濂溪故里分布有道山与龙山两列南北走向平行的石山,两山之间夹有大片红土丘岗,俗称“面前山”。在道山东南侧有著名的“圣脉”泉眼,在面前山周边也分布着大小泉眼十几处,均属于日产量丰富的“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的地下水类型。在常年状态下,地下泉水便是古濂溪的源头;只有在洪泛时期,楼田以西的古营水(今也称之濂溪河)才涌入楼田村,并在此形成沼泽。
我们从1.4米深的淤泥中,用浮选法检选出一批各类植物的种子,其中应有荷莲和松树,这为研究楼田村的古代自然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几乎可以认定:从周敦颐故居,不但可以看到泥沼中的大片荷花,还可以看到面前山上郁郁葱葱的原始松林。
我们对当地特有的古代造田技术——“楼田”法,也进行了初步的、有限的勘探。我们反复试探,摸索规律,克服了许多困难,在当地农民的指点下,最终确立了新的发掘地点,古代“楼田技术”的面世指日可待。
在民俗文化的调查方面,在对各房周氏族谱的收集、考订和利用方面,均作了大量工作。同时,我们对道山之上的安心古砦(早于宋代)、砦墙、砦门和与之相关的大型石灰岩溶洞的历史也作了初步的摸底。
濂溪故里在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下开展考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湖南省文物资源十分丰富,湘南、湘西南又被誉为中国南方古村落博物馆,保护和利用好这批文物资源,将文化遗产保护、合理利用、造福民生、学术研究有机结合在一起,让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更好地惠及民众,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