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行政令对 H1B 开刀

这届政府可真没闲着,但都是和钱过不去。

基本上大部分人都会意料到会拿 H1B 开刀,做为很多人能留在美国的方式之一,有点像写代码时候的缓存,先清理下缓存。

当 H1B 人多了以后, EB 后面的绿卡排期就往后推。

基本上是 H1B - EB 绿卡这条路。

总统行政令

行政令的原文在:Restriction on Entry of Certain Nonimmigrant Workers – The White House

说了半天,大部分的意思是 H1B 占用了美国太多的工作机会,我现在要给你涨价。

涨价价格是每年你的给美国政府缴纳 10 万美元的保护费,才能获得 H1B 的资格,当然如果你不想出国的话,这钱也没说一定要缴。

说的是 H1B 签证在美国境外获得签证的时候需要缴纳这个费用。

这里有个悖论,H1B 的签证是在境外签的,然后拿到 H1B 的签证入境美国。

如果你在美国进行了身份转换,从 F 到 H1B,只要不出美国境内,那么你的身份是 H1B,只要你不出境美国,通常没啥问题。

如果出境了,就需要重新申请 H1B 签证入境美国,这个时候就需要缴纳一笔 H1B 保护费了。

同时还大幅提高 H1B 申请的工资标准。

卖 H1B 签证

等于这届政府开始卖 H1B 签证了,对加州科技公司来说,工资本来就要开到 几十万,现在还要来个 10 万的签证,美国政府是收了 10 万,对公司的负担每个人每年需要多出 10 万。

根据 H1B 的签证数据:H-1B Employer Data Hub | USCIS

2025 财政年度,申请 H1B 最多的公司是 Amazon, Tata,微软,Google ,摩根大通,Walmart。

最多的亚马逊申请人数超过了 1 万人,如果为这 1 万人每年多缴纳一笔费用的话,相信 Amazon 应该有点上头。

如果查看下历史上 10 年的 H1B 数据, Tata,Infosys 是不是很眼熟。

感觉这个政策就是冲着印度 ICC 去的,既然你们那么愿意使用印度的码农,那么我就让你给我先交保护费,让你们这些公司没有那么多的兴趣去印度找 ICC。

就科技行业的现状来说,美国的科技公司对印度码农也没有那么依赖,但架不住别人便宜,当一个公司管理层上有一个印度人的时候,基本上这个公司就会被印度占领。

他们会从面试到工作全流程形成一个产业链,让公司都感觉不到有什么问题,直到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都被边缘化了。

行政令要点

如果你在飞机上,拿着 H1B 身份,但签证过期了需要重新签证,那么这个规则就适用你了。

很显然,大部分公司不会轻易的拿出 10 万给你说去申请 H1B 签证吧。

同时还大幅提高工资标准。

而且这个行政令是立即生效。

按照美国的情况,签证是属于国务院管理,能不能进入美国是 CBP,在美国怎么呆着是 USCIS。

其实每个机构管理的东西不一样,总统通常对国务院的控制权比较大,所以拿签证开刀比拿已经在美国人的身份调整更加容易,从源头上先收一笔钱。

看法

在美国境内的身份转换就目前来看影响不大,唯一的麻烦就是拿着工作签证这些年就别出境了。

现在堵的是在境外直接申请 H1B。

在申请 H1B 的时候,其实人并不需要在美国境内,这个政策也为印度的 ICC 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他们可以通过工业化和标准化的面试流程短期内把一个小白程序员或者了解一些基本算法的人包装成高级软件工程师。

再通过美国大公司的招聘流程完成 H1B 的申请。

或者是另外的一种模式就是 TATA 模式,他们会帮助印度人申请 H1B 签证,然后把人力资源作为外包方式送到 Amazon 这类的科技公司中。

整个流程是非常的产业化,每个环节都会有人帮助你和指导你,这也就是在美国的科技公司中印度人扎堆的重要原因。

中国人的面试流程没有产业化,完全属于自己单打独斗,我们还停留在自己刷题的阶段,虽然在美国的科技公司中华人有一定的比率,但终究挡不住印度的洪水猛兽。

而且,中国人进入美国的方式,正常路径都是 F 签证后转换,直接 H1B 到美国的情况不多。

这个政策虽然只有 12 个月,但就是冲着 ICC 去的,估计印度裔社区中的讨论要比华人圈热闹。

行政令可能会遇到司法挑战,但发签证确实是美国国务院发的,美国总统对国务院的控制权会比较大,而且这次是拿外国人签证开刀。

H1B 签证数量每年也就只有那么几万,而且对美国境内的身份转换这个不属于国务院管,是 USCIS 管的。

个人感觉这个行政令遇到的司法挑战可能不会太大,因为涉及的利益面不大,但对美国的软件行业来说可能会要重新洗牌。

很多人会认为加州的科技公司会把软件开发这些东西直接搬到印度去了。

本来现在加州的科技公司在印度就有不少开发的力量,短期内这个开发力量可能会加强,长期来看,可能会逼迫科技公司减少外包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