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罗德康伯伯

生老病死本是人间常态,尤其对长辈而言,但发生在自己熟知的身边人时总难免伤感。

几日前,远在他乡的母亲在消息中留下了简短的一行字,“你父亲的好友,罗德康和万伯伯双双离世。”

一直考虑在标题中使用什么样的称呼,因罗德康伯伯是长辈,小时候一直尊称为罗伯伯,但只使用姓氏容易误解,左思右想后变把标题改为《忆罗德康伯伯》。

印象中

罗德康伯伯留给我的印象是碎片化的,不完整的,但他爽朗的笑声却让我早已为他打上了一个标签,不管在任何时候都感觉他都一直在笑。

而且笑得很开朗,很大声,不做作,让人感觉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爽朗。

随着父亲年纪的增加,开始喜欢和我聊一些往事,这时候才对罗伯伯有了一些碎片化的了解。

他本不是湖南永州人,是湖南衡阳人,因为家庭成分不好,在新中国的历史受到运动的冲击,前几十年他的生活也是过的非常艰辛。

虽然罗伯伯是于1962 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在当年的中国也是科班出身,但在那些个荒唐的年代,人们就好像历史中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一般卑微的活着。

也许他和父亲是校友,所以在那个大学生还贵为天之骄子的年代有了一丝的默契,成为了好友。

道县师范学校

当我开始有记忆并对回老家去看看的时候,大部分的时间好像都绕不过道县师范学校。

因每次随父亲回老家都要去道县师范学校去看看。在那个物资和交通都十分不发达的年代,学校总是能够让人感觉到安逸和安全。

很多人可能对我父亲的老家不理解,很多人也说,中国现在还有那样的地方吗?如果你看过电影《天浴》,上面所谓的美景,所谓的吉普车都是当年我的经历。

当年通往道县师范学校的路并不大,还需要通过一个小巷子上去才可以,但道县师范学校却总能让我感觉到安全。

也可能是,有时候我的父母在忙于其他事情的时候,就把我丢在了道县师范学校的老师和罗伯伯的家中了。

惊闻离世

万伯伯的身体随着年龄的增加也需要更多的修养。

这个时候罗伯伯就更忙了,印象中,有次万伯伯比较排斥医院的治疗方案,罗伯伯电话我的父亲希望我的父亲能够帮忙做做工作让万伯伯能去大的医院接受一些检查。

印象中,我父母为其做了很多的思想工作,好不容易才说服万伯伯前往大医院做一些详细的检查,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到的是罗伯伯对待工作的认真,为了做好一件事情他是能够想办法,同时还需要做好人的思想工作。

就冲这点,他在道县师范学校老校长的岗位上必定是出色和惊艳。

实在没有预料到的是罗伯伯和万伯伯的先后离世,对个人和家庭以及熟知的人来说,也代表一个时代和历史画上了句号。

深感鼓舞的是作为一个在 60 年代科班毕业的高材生经历过历史上荒唐的种种,还能保持对生命和生活的尊重,笑谈人生。

祝愿罗伯伯和万伯伯在天堂中没有病痛,爽朗的笑声永不消逝。

一诺千金罗德康

罗德康,1940年出生,湖南永州道县人。196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数学系。道县师范原校长、数学特级教师,曾宪梓奖获得者。1980年当选为县人大代表,同年入党,而且连续当了六届县人大代表,直至2002年退休。

在古城道州,只要不是下雨,每天早晚人们都可以看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用推着他的老伴在濂溪河南北两岸的人行道上缓缓散步。他们偶尔暂停,推车的老人为他的老伴盖上滑落的毛毯,系上松开的纽扣,擦试脸上的尘埃……很多时候,他们是共赏河畔的风景、交流着彼此的心语,两人是那么地温馨融洽,那么地亲密和谐。他们每次散步少则两三个小时,多则四五个小时,每小时快则五到六里路,慢则三到四里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情况在城区已经出现了整整十年,成了道州一道最美的风景。

这位老人就是老校长罗德康。

他10多年来,始终坚守爱的承诺,对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结发妻子不离不弃,用爱和责任谱写了人间最美亲情,用行动向后辈诠释了爱情的真谛。

幸福晚年,突发疾病

罗德康是道县师范的老校长,师生心目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可亲可敬的知己。尤其是他作为担任了16年的老校长,其师德、师能、师业、师风,真可谓省内外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名声在外,广为传颂。其老伴叫万忠贞,道县师范的老校医,两人于1972年结婚,如今相濡以沫一同走过了43个年头。退休后,妻贤子孝,家风淳朴,家训有方,全家人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其乐融融,生活好生令人羡慕。

2006年1月10日,在家庭聚会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晚饭,突然,万医师感到不适,一头载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大家立即护送其到医院就诊,确诊为先天性脑血管破裂、硬化,脑溢血引起中风。此后两次住院,昏迷50多天才苏醒……幸亏抢救及时,但还是落下了下后遗症,从此半身不遂——说话口吃、手脚僵硬,吃饭、穿衣、梳头、起床这些最简单的事都不能自理。俗话说:七分病三分养。幸福美满的家庭,面对疾病从天而降,大家一下子都慌了神。这个时候罗校长已66岁,儿子结婚不久,孙女才半岁。怎么办?谁来照顾?这是摆在一家人面前很现实的一个问题。

“你们干好自己的工作,我来照顾。”罗校长掷地有声的言语响彻整个病房。从此,他便开始担负起了给妻子喂饭、喂水,洗脸、穿衣等繁琐的护理工作,每天精心呵护像照顾小孩一样照顾老伴,无微不至的关怀妻子,从不嫌麻烦……

一句诺言,一生相伴

一个人坚持一天两天做好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十年来坚持做好一件事则实为不易!万医师卧床的初期,脑子只有微弱的记忆,上半身也只有少许知觉,大小便完全失禁。罗校长担起了护理照料的重任:一天十来次倒洗便盆、两次擦洗身子、七八次喂水、三次喂流食,二十余次翻转身体……一天又一天,从未疏忽!每天洗衣缝补、煮菜做饭,每天晚约八点睡,每晚3至5次尿醒,偶尔难眠晚上还要看电视1至2个小时,每天约五点起床,每晚盐水泡脚,每天三次用药,热天不能太热,冷天不能太冷,每天早起按摩一二次,每天早洗脸搔头皮,每天走四五个小时,每天推车约二十多里,推坏了六部轮椅……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特别是有时万医师情绪不稳定、不太配合医生治疗时,除了手头琐事要处理外,还要做好思想工作,这需要多大的耐心和细心,体力和精力。

罗校长原本自身又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等,真可谓全身一无是处,有时病痛在身,难免也悲观欲绝。半个月下来,头发全白了,体重一下子轻了四公斤,常常精神矍铄的罗校长也深感疲惫不堪,但他从没有说过一点累,道过一句苦。用罗校长自己的话来说,真可谓“不厌其烦,任劳任怨,鞠躬尽悴,死而后已,无怨无悔!” 家人、朋友、学生都不忍心再看着罗校长一个人撑下去了,都劝说找一位保姆帮着照顾。一时拗不过大家,最后找了一位,可是没干五天就辞退了,其中况味不言而喻。罗校长语意深长地说:“老伴的脾气只有我最清楚,任何人都代替不了,她已经受苦了,我不能再让她受罪”。

经过5个月的身心治疗与悉心照料,万医师病情有所好转,能够坐轮椅,可以接回家治疗了,这让罗校长喜出望外。可是由于小孩工作特殊,回家后照顾的事情便更多了起来。尤其是冬天的日子,万医师有早起的习惯,又特别怕冷,这就需要罗校长每天很早起床,赶在前面把水倒好、把火烧好、把早餐做好。万医师有睡午觉的习惯,可是罗校长却不能睡,因为要看着老伴,不能让她着凉,还要时常帮着按摩,尽早帮助恢复。

寒来暑往,3年过去了。或许,是感天动地了。2009年,万医师终于可以在搀扶下慢慢拖着脚行走了,这让万医师的主治医生都啧啧称奇,感叹说:“没有她老伴的精心照料,是不可能站起来行走的!”是啊,爱,是能创造奇迹的!

夕阳最美,何愁黄昏

十年来,罗校长就这样充当着老伴的手和脚。也许是真情感化万物,现在的万医师可以自己拄着拐杖慢慢行走了,我们在感叹生命脆弱的同时,更惊叹平凡生活中因爱而创造的奇迹。万医师常常脸上挂着幸福的泪水说:“这辈子我是欠德康的了,还也还不清了,希望下辈子能够还他!”罗校长听后,笑得像个小孩:“老夫老妻还讲这些,还分这么清楚啊!”是啊,何必分得这么清楚,因为是夫妻,所以无论贫穷与富裕,无论患难与幸运,心,永远都会在一起。

有人说,罗校长笑起来像弥勒,是的,他就是弥勒的化身,因为他有弥勒一样宽广的胸怀和慈祥的面容,更有弥勒一样博大精深的爱。他把孝老爱亲作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动力,竭尽全力用真情去感化爱人,用仁爱去伺候老伴,用恩慈去善待妻子,生动诠释了“大爱无疆,真爱无言”的真正内涵;他用博大的胸怀和仁厚的挚爱,换来了人间至纯至真、至善至爱的夫妻恩爱,他用坚守践行了“重情重义德为先”的人生品格,他用行动印证了“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敬老孝亲,见贤思齐”的良好道德风范。他用行动造了一个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光辉形象。

十年来,他的事迹深受学校内外群众的好评,在道州城内外广为传颂,大家在传颂中受教育,在传颂中受感动,在传颂中升华思想,在传颂中学习榜样,有力地倡导了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优秀传统美德,为创建和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

夕阳无限好,何愁近黄昏。每当看到濂溪河畔,南北两岸,人行道上,推着轮椅的两老伴这样一副画面时,似乎绵延着一种信念:向幸福出发!他们的故事所承载的“德”性光辉时刻照耀着我们、感动着我们,向我们诠释着爱与担当的真谛。因为厚德,必有安康!我们真心祝福他们幸福安康到永远。同时,我们也坚信,有这样“厚德爱亲老,最美夕阳红”的典范引领,家风和、乡风醇、社会就会风清气正。

2017年1月“中国好人榜”发布 湖南7人上榜

原标题:1月“中国好人榜”发布 湖南7人上榜 (2017)

湖南日报2月2日讯 记者2月2日从湖南省文明办获悉,中央文明办发布的2017年1月“中国好人榜”榜单,湖南有袁春安、陈红喜、李立华、邹玉祥、李良义、罗德康、龙花等7人上榜,位居各省市前列。

当选为“助人为乐好人”的有袁春安、陈红喜和李立华。袁春安是桂阳县太和镇湾塘村的一名退伍军人,多年来帮助家乡修路筑桥,资助贫困学子,关爱孤寡老人,共捐助资金近60万元;陈红喜是安乡县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聋人教师,面对一群智障、听障和自闭症孩子,他凭借自己的毅力和耐心为孩子们解困,帮助孩子们重拾信心;李立华是湘阴县的一名企业家,23年来她关爱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学生、帮助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累计捐款达800万元。

罗德康和龙花当选为“孝老爱亲好人”。罗德康是道县师范退休老校长,10多年来无微不至地照顾突发脑溢血没有自理能力的妻子;龙花是凤凰县落潮井乡牛堰村的一名农家少女,面对父亲病逝、母亲患癌等不幸,她把读书的机会让给弟弟妹妹,用肩膀为家人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当选为“诚实守信好人”的邹玉祥,是衡阳县曲兰镇前进村村民。他家祖孙三代百余年来为路人免费担水解渴,孙辈捐资修亭、义务护亭。1993年,邹玉祥从叔叔手中接过扁担,20多年挑水守亭,无怨无悔。

当选为“敬业奉献好人”的李良义是长沙市第四医院急救站医生。从医13年来,在急救岗位上从不脱衣睡觉,只为提高出车速度及时抢救患者,一年和衣而睡达200多个夜晚。(湖南日报记者 李国斌 通讯员 徐小彬)

新春走基层|轮椅上的“长征”是幸福的

永州日报记者 唐斌 通讯员 谢万波

人物档案:罗德康,道县师范学校退休校长、特级教师。15年来,他始终坚守爱的承诺,对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结发妻子不离不弃,用爱和责任谱写了人间最美亲情。为了老伴的康复,十多年来,罗德康不论寒暑都推着老伴散步,每天数小时,累计里程已经超过红军长征的路程,推坏了近十部轮椅,换了不知多少条轮胎,人称轮椅上的“长征”。2017年1月,罗德康上榜“中国好人榜”。

2月7日上午,记者在道县西洲公园见到了正推着轮椅陪老伴散步的罗德康。罗德康推着轮椅上的老伴,不时捋一捋老伴膝盖上滑落的毛毯,共赏着河畔的风景,两人是那么的温馨融洽。

“从2006年开始,马上就15年了,只要天气可以,每天都要推着老伴出来走上几个小时,走一走心情好、身体好,不走还不习惯了。”沐浴暖阳的罗德康格外开心。

老伴发病 悉心照料

“我与老伴万忠贞是1972年底结婚的,她比我小六岁。老伴是学校的校医,婚后承担了家里的一切琐事。尤其是自己开始当校长那段时间,没有什么公费招待,来了领导和朋友,就到自己家里吃饭,一切靠她张罗。”谈起自己的婚姻,罗德康满是感恩和亏欠。

罗德康告诉记者,老伴脑袋里一直埋着一颗雷——脑动脉畸形。“本来我们退休后,全家人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其乐融融的。2006年1月10日,那颗雷还是爆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晚饭,突然她感到不适,一头倒在地上,就失去了知觉。”谈到这里,罗德康老人有些激动,仿佛事件就发生在眼前。经检查,万忠贞确诊为先天性脑血管破裂、硬化,脑溢血。

也许是罗德康老人的一片诚心感动了老天,万忠贞昏迷50多天之后终于苏醒了过来,这让罗德康松了一口气。尽管如此,但还是落下了后遗症,万忠贞从此半身不遂——说话口吃、手脚僵硬,吃饭、穿衣、梳头、起床这些最简单的事都不能自理。

看见苏醒的老伴,罗德康立即意识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自己已66岁,儿子结婚不久,孙女才半岁,谁来照顾老伴?

“当时我心里就想,儿子儿媳均有工作,还加上一个半岁的孙女,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老人。那么,自己今后只有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全心全意照顾好瘫痪的妻子。”从此,罗德康便开始担负起了给妻子喂饭、喂水,洗脸、穿衣等繁琐的护理工作,每天精心呵护像照顾小孩一样照顾老伴,无微不至地关怀妻子……

相濡以沫 轮椅“长征”

“开始那段时间很辛苦,几乎没有什么时间睡觉。她脑子只有微弱的记忆,上半身也只有少许知觉,大小便完全失禁。每天早起按摩一两次,每天至少走四五个小时,每天推车约20多里。出去散步时给她搭脚的布有三层:单层、夹层、棉芯。”说起照顾老伴的日子,罗德康满满的回忆。

“日常护理倒还可以,最怕治疗时老伴情绪不稳定、不太配合医生。”罗德康告诉记者,自己除了要做好生活上的琐事,还要做好思想工作,这很要耐心、体力和精力。半个月下来,头发全白了,体重一下子轻了4公斤,常常感到疲惫不堪,但他从没有说过一点累,道过一句苦。

“十多年来,我推坏了近十部轮椅,换了不记得多少条轮胎,但每天看着老伴出去走走心情就会好一点,身体也舒服一点,就很满足了。”罗德康说,以前都是她付出得多,是我欠她的,往后的日子就由我来回报她了。

爱的奇迹 逐渐好转

万忠贞开始瘫痪的那半年,家人、朋友、学生都不忍心看着罗德康一个人撑下去了,都劝说找一位保姆帮着照顾。后来花钱找了一位,可是没干几天就辞退了。

“因为病痛折磨,病人有时候性子躁,会发脾气,我只能任劳任怨,讲由她讲,骂由她骂,等她骂完,我笑一笑就没事了。”罗德康说,照顾刚瘫痪的病人,除了亲人很难做到那么用心。

经过罗德康5个月的悉心照料,老伴万忠贞病情有所好转,能够坐轮椅回家休养治疗了,这让罗德康有些喜出望外。

2009年,老伴万忠贞终于可以在搀扶下慢慢拖着脚行走了,这让她的主治医生都啧啧称奇,感叹说:“没有她老伴的精心照料,是不可能站起来行走的!”

现在,万忠贞已经能够用拐杖支撑着在室内走上数十步,身体也恢复得越来越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罗德康身体在逐渐变差,2020年还得了一场大病,但是看着这些年来道县通了火车,一同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也成了夫妻俩心中的另一份期盼。

道县师范退休老校长罗德康登上“中国好人榜”

红网永州分站2月3日讯(湖南文明网记者 徐小彬)据湖南文明网报道,1月31日,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正式发布了2017年“中国好人榜”1月榜单。经网友推荐、评议,共有105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身边好人上榜。其中,湖南有袁春安、陈红喜、李立华、邹玉祥、李良义、 罗德康、龙花等7人光荣上榜,入选“中国好人榜”人数位居各省市前列。

当选为“助人为乐好人”的有袁春安、陈红喜和李立华。袁春安是郴州市桂阳县太和镇湾塘村的一名退伍军人,多年来帮助家乡修路筑桥、资助贫困学子、关爱孤寡老人等捐助资金近60万元,帮他人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陈红喜是常德市安乡县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聋人教师,面对一群智障、听障和自闭症孩,他凭借自己的毅力和耐心为孩子们解困,帮助孩子们重拾信心、乐观向上;李立华是岳阳市湘阴县的一名企业家,23年来她关爱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学生、帮助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累计捐款达800万元。

罗德康和龙花当选为“孝老爱亲好人”。罗德康是永州市道县师范退休老校长,10多年来照顾突发脑溢血没有自理能力的妻子,每天给妻子喂饭、喂水、洗脸、穿衣,像照顾小孩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伴;龙花是湘西州凤凰县落潮井乡牛堰村的一名农家少女,面对父亲病逝、母亲患癌等不幸,她毅然选择在高中休学,把读书的机会让给弟弟妹妹,扛起生活的重担,用肩膀为家人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当选为“诚实守信好人”的邹玉祥,是衡阳市衡阳县曲兰镇前进村村民。他家祖孙三代百余年来为路人免费担水解渴,孙辈捐资修亭、义务护亭。100多年前,邹玉祥所居住的陡桶岭上有座建于清末的亭子—清峻亭,供往来人歇息,从邹玉祥的爷爷邹高任开始,百余年来,邹氏人家代代相传,义务为人挑水煮茶、守亭护路。1993年,邹玉祥从叔叔手中接过扁担,二十多年挑水守亭,无怨无悔。

当选为“敬业奉献好人”的李良义是长沙市第四医院急救站医生。从医13年来,在急救岗位上从不脱衣睡觉,只为提高出车速度及时抢救患者,一年和衣而睡达200多个晚上。2016年11月的一个深夜接到急救电话,岳麓区王家湾桃花锦绣安置小区有人煤气中毒,当急救车赶到小区时,对方电话却无人接听。李良义挨户敲门寻找,终于救下煤气中毒夫妇。

2016年4月,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启动“湖南好人”推荐评选活动,全年全省范围共评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大类282位“湖南好人”,其中57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并通过全媒体宣传推介“湖南好人·每周一星”3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