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水口山镇大皮口村 - 建筑特色

村落布局

大皮口传统村落里,明代以前的古民居已不见踪迹,离村不远的水坝应是其先祖拓荒时,为保村民生存的水源所建。清末民国初《零陵梅溪杨氏族谱》中,已经有“坝口”的记载,并把坝口里的水分享情况作了限制说明。“吾村自立宅开创以来,规模深厚。两处水源,别村异姓不占寸分。一处坝名‘无事’,古坝后名‘原坝’。

坝之下另有小坝,只许收其余水架车,不准开挖上坝。其原坝古沟,自坝起,至下观屋门口小坝止,宽一丈二尺。自小坝至社湾屋门口止,宽五尺。

凡草创修沟,遵依尺界挖铲,不准戽车。”谱中所载嘉庆二十四年的诉讼案中也有“坝口里”之名。水坝是大皮口先民在明代所建,也是大皮口现存最早建筑,至今仍造福于后人。

大皮口村坐东朝西,根据《杨氏族谱》上的大皮口村落图,清末村子的规模非常恢弘。



村南的柴君山水环村流入梅溪河,从小坝里岩洞引水入村的沟渠穿村而过,流入村前的田洞里。村北的水沟渠从另一山谷引入,从村后的田洞中环村而过,再流入村前的田洞里,这两沟渠符合谱书记叙,小坝沟渠不得超过五尺。

村中沟渠沿着村南五家堂北边横屋流出村。村北是一座宽大的三进四合院,四合院两旁是五栋独立的房屋,离屋不远有两个小高坡,还有一口水塘。小高坡为大皮口村阻挡北来的寒风,如今这小土坡和水塘已被用来建了新房。

有人说大皮口原是叫大坡口,后把“坡”字的偏旁“土”写丢了,便成了“大皮口”。这是村民口中流传的说法,其源于村北的这两个小山土坡。但是在族谱中的村名一直都是叫做“大皮口”。

村子的南北各有一条小路环村而向东延伸,现在地图上看到的是一条直道,从水口山镇而来,然后在村口分南北两条路环村向东,在村后又合成的一条直路到柴君山脚下。

大皮口村两路环绕成圆,村前村后各是一条笔直大路,大皮口村就像一根藤牵上的瓜。原村落有围墙围着,如今村落围墙早就没有了。


大皮口村古建筑保存较完好的是村南院落群,村民叫“五家堂”或“五房堂”,是杨开尧的儿子杨宏昭为他五个儿子杨太巍、杨太崑等人所建。祠堂内的烧纸盆有“光绪十九年夏”(1893)刻字,惜字塔有“光绪二十三年”(1897)刻字,由此可推知,五家堂应是清末同治与光绪年间的建筑。

这座民居院落于2019年被湖南省列入第十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对象。据《零陵梅溪杨氏族谱》上的大皮口村图,五家堂应是五座连屋四个纵巷道,也有人说是“五纵六横十二巷”。

五座连屋前面的照墙是宽阔的混水墙,院落前是塘、田,南面由三座独立的横屋环绕着,一座是门楼。五家堂巷巷相通,纵横相连,每栋屋之间用连廊相接,下雨天也可以走遍整个院落而不湿鞋。

院落里的门窗、户对、门楣等都采用了或刻或塑的艺术造型,其艺术精到,形式多样,非常精美,具有很高观赏性。



五家堂南侧的有一座门楼,但它不同其他村落的门楼。一般古村里的门楼会与村落建筑同一个方向,如永州江永上甘棠村的门楼就是这样的朝向,门楼要比主要建筑矮且窄小,只有两排梁架,对村内建筑起到一个防护作用。

而大皮口村的门楼与房屋主建筑不是同一个朝向,门楼面向西南方向,巷道屋是朝向西面,门楼与五家堂的建筑成钝角。与五家堂群建筑也不处在一个轴线上,而是处在院落群的南侧面。

大皮口传统村落的门楼比较高阔,非常恢弘大气。门楼为门屋的形式,有四排穿斗式梁架,每排五根木柱,中间两排的前檐柱立于大门外,用穿插枋与金柱相连。

大门前廊墙呈“八”字形,门槛前一对方形门当,方正的高大石门框,石门上框有浮雕。进入门楼不是院内的纵巷道,需要拐一弯道才能进入“五家堂”的纵巷道。

这种从门楼进入院内建筑的方式与道县楼田村的门楼布置有些相似。现门楼是近几年恢复建造,但基本规式没变,保存着原有的建筑格式。


在五家堂屋后是一座建筑面积宽阔的祠堂,祠堂朝向五家堂纵道,面向西,祠堂正厅前是大面积混水照墙,照墙外是五家堂的横巷道,祠堂从两侧门进入。

祠堂平面呈长方形,没有正前门而是在两侧山墙开大门。高大的三叠式马头墙与村其它建筑隔离。祠堂是一进式古建,进深不深,但面宽阔,两排四柱,柱与柱之间采用卷棚,似廊而不是廊。祠堂采用的抬梁式结构,其独特之处,三架梁、五架梁、七家梁合为一个三角形的整体,每排梁架只有两根木柱,即前后金柱,九架梁的两端就搁置在两根金柱柱顶。

五家祠堂这种减柱之法和三、五、七架梁合为一整体的做法,既省工又省料,体现出重要的力学原理,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祠堂内置一圆形石盆和一座方形石质香炉。


村子的北面据原村图是一座三进的四合院,环四合院而建的是几座独立成栋的房屋,四合院后有一座祠堂,这座祠堂较之五家堂的祠堂规模要小许多,时间早,于嘉庆二年所建,但其各种雕刻却美仑美奂。


大皮口传统村落另一独有的古建筑——惜字塔。惜字塔也叫“惜字楼”“焚字库”“焚纸楼”“字库”“圣迹亭”“敬字亭”“惜字宫”“惜字炉”等。它们用途相同——焚化字纸。

字纸是指不用的书和废弃的文稿等写有文字的纸片,不过,在惜字塔中焚化的实际上是文字,纸张只是作为文字的载体而存在。与用于烧金银纸的金炉不同,惜字塔是用于焚烧有文字的纸张的地方,表达的是古人“敬惜字纸”理念。

古人认为文字是神圣和崇高的,写在纸上的文字,不能随意亵渎,即使是废字纸,也必须诚心敬意地烧掉。古人这种理念主要是受科举制度影响。到宋代纸虽然比较普及了,但也是很昂贵的,一般人也买不起。

中国的惜字塔始建于宋代,到元明清时已经非常普及了。惜字塔通常是建造在市集街口、书院寺庙之内、道路桥梁旁边。

在自家院落或村内建惜字塔的,一般都是较富裕的人家或村落,大皮口传统村落建惜字塔,说明大皮口村自古以来就有尚学的风俗。

大皮口村惜字塔建在村南的村口边,柴君山溪流的西南岸,现为一新建房围隔。惜字塔以一小石山为基脚,凿三级石阶,用砖砌成的六层方塔,塔顶是三层宝葫芦造型,塔中空。

第三层建一石库门,石门上刻“仙境”两字。惜字塔祭祀的应是孔子或仓颉,村民说以前塔里立一坐塑像,供人们朝祀,后塑像被毁掉了。

那尊塑像究竟是佛还是孔子或仓颉,现不得而知。塔身有一石碑,刻记捐赠建塔人的名单,建塔时间为“大清光绪二十三年阳月吉日合村公立”。

惜字塔碑文:“六书制造以后,点横皆古圣精神,诸生披诵之余,残断亦作家心血。朽蠹而不经火化,飘零则难免涂污。是塔之建,本为吾村培筑催官,实劝地方敬惜字纸。

坚同石室,坐镇江流。惟祈珍墨仁人,爱书吉士:从此文章入化,经锻炼以生新;争看文笔高簪,干云宵而直上。”大皮口村建的这座惜字塔,不单单是鼓励村里的后生“读书做官”,也是希望村民“敬惜字纸”,读书人写出“出神入化”的好文章。



精美的建筑装饰艺术

石雕工艺精湛、形象生动鲜活。

门楼上的石门框是展翅飞翔的凤凰缕空浮雕。


门框右上方双翅展飞的凤脚踏祥云,身披祥云,回目翘望,祥云围绕凤的四周。尖喙,月牙形眼睑,突出的圆形眼球;曲颈;半月形花冠上清晰的花纹,鸡头下两块肉胡凸凹有别;展开内侧的飞翅上粗羽毛管,根根可数;长长的两尾甩在祥云中;缕空的云团曲绕。

门框左上方的是飞凰缕空浮雕。脚踏在祥云上,展开的双翅,曲颈回望,与凤深情对视;凰的头上没有凤美丽的花冠,嘴也有凤的前尖细后粗的形态的;展开的三尾也与祥云相绕,尾上粗羽毛管很清晰。这一组石雕,充分展示出了民间匠人的超凡艺术水平,只是不知是匠人有意或是无意,把凤凰的尾放错了位。民间传说凤是三尾,凰才是两尾,而浮雕上却凤是两尾,凰是三尾;也许是匠人在寓意凤凰相交并存,喻当时慈禧女人在执政吗?

门楼大门前的方石礅,采用阴阳两刻手法。上层刻花纹,下屋却阳刻花、叶,两种刻法用在同一件石器上。花叶的刻纹精细,形状略有不同,却又相连相环。



祠堂内的四层柱础,下方上圆。比较特殊的是,柱础上面的石鼓直径要比中间两层的大,一粒一粒的圆鼓钉大小均称,间隔距离相等,密密麻麻的一圈。

鼓面是相连花叶,面宽而茎细;中间一层为六棱形,下层的六棱形把棱角磨成圆弧,刻粗厚花瓣和动物;与地相接是素面正方形,这种造型独特而承重力又强的柱础,充分表现了我国民间匠人的智慧。


村中民居保存较大的石水缸,也叫太平缸,是用来蓄水防火。缸长190cm,高80cm,宽90cm,内空也有175cm长、73cm宽。

据其主人杨培林说,此缸是因邻居家遭火后才制造的,用村南柴君水旁的石头开凿,因太重,只能用圆木放在缸下滚推进屋。正面雕“双凤朝阳”图,展翅飞翔的凤和凰互为相望,其尾相交,一轮红日在水缸的正中,水缸的两边另刻有悬草,采用的全是阳刻。在水缸的另一面刻有“大清光绪元年三月十二日立”字样。

村北老祠堂内神龛两边的麒麟石雕,右为麒,左为麟,而麟还带着一只幼仔。形象生动,画面圆润,动态感强。特别是麟与幼仔的互相凝望,更是惟妙惟肖。

麟面容微笑,眼睛里那种母性的慈祥,幼仔在母亲面前的憨萌娇态刻得非常逼真,这种石雕艺术充分表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水准。祠堂的神龛雕这种仁兽,表达的是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盼。




另外村中还有两副旗杆石,分别立在村西进村的路口,村里人称这为“闱子”,在旗杆石上刻有“乾隆四十五年”字样,知此旗杆石立于清代中期。

木刻艺术与建筑力学的完美结合。

大皮口村两座祠堂里的木刻非常精美,选用承重的杂木,在粗厚驼峰上刻有各种动物。老祠堂的顶梁上的驼峰刻“狮子下地”;下梁的驼峰要大一倍,刻飞动貔貅;驼峰的木刻猛兽寓意深远,灵动猛兽的艺术美与梁柱承重的完美结合,高超地表现了湘南百姓的审美情趣与工匠智慧。






雄狮和貔貅这些猛兽,用于祠堂的梁架上,更有祛邪护家保平安的寓意,表达了建造者的良好愿望。
门上户对刻八卦图、摇钱树;窗子整体以“回”造形与卯榫之间花纹细刻,粗、细之间处理科学与美融合。

泥塑图案精细,艺术手法多样。

门楣上彩塑构思独特,寓意深刻,右为一摇钱树,左为一人骑马,既寓意“取经东归”,又为“得财而回”。这副彩塑嵌入墙内,墙的外砖很好地为图案遮蔽风雨,这也是彩塑为何存至今仍完好的原因。

墙上的外窗,用砖与泥灰塑成,方形窗的开口与泥塑成为一副完整的图案。

外墙博风板上的彩塑,貔貅与悬鱼草纹理清晰,圆润的画面突现图案的逼真与生动。



各式马头墙

三叠式的马头墙,高翘的墙角似鹰嘴向上突起,表现出庄重威严气势。


改良的人字封火墙。整体似人字墙,陡峭的“人”字头,下部两个墙角向上微翘,成一个抛物线。“人”字头上又砌成封火墙形,高高矗立在屋脊上,最上面塑以神兽向天仰望,这种封火墙造型把威严的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有的封火墙的墙角泥塑各类神兽,以示守护村落。



大皮口传统村落里的石雕、木刻、泥塑艺术,可以说充分表现了永州民间艺术的最高水平。既有乡间绅士把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表现在村落的建筑上,充分反映出民间乡贤绅士的文化自觉性,也有民间艺人对各种艺术手法的掌握,以及艺术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