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网友提问:
中国想要走类似美国那种独家代理模式,目前的时机是否成熟?
需要哪些外在的条件?
理解和解答
不认为目前在中国执行独家代理模式的时机是成熟的。
主要有下面几点因素的考虑。
市场准入
中国的经纪代理市场准入门槛比较低,缺乏一个完善的市场准入条件。
比如说,在中国有教师资格证,医生资格证,技工资格证,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有一个房地产相关从业人员的资格证。
如果没有资格证的话,那么就说明谁都可以去做。
首先需要在法规上面为这个市场准入提供一个完善的准入机制,在这个方面我们在法规上面是欠缺的。
政府和市场培养
在中国当前的经济情况下,政府还是比较喜欢干预经济的,并不是完全的市场经纪。
比如说前一段时间,杭州市政府希望建立一个房地产信息发布平台,让政府来提供市场信息的发布等。贝壳找房网的股价就顺势大跌。
其实这个就是政府干预市场的问题,政府可能考虑要通过掌握市场信息发布的渠道来控制房价快速下跌,如果是纯市场经济的话,一旦房价进入下跌通道后可能会比预期来得更猛。
另外,政府也可能希望从代理之间获得一些收益,或者代理费。
其实在每一笔房地产交易的过程中,政府已经抽税了,印花税,契税这些税种本来就是属于政府的税收,但貌似看起来政府感觉这个还不够。
另外,我们房地产税还没有开征,政府现在考虑是如何从代理这边获得一些收益。
文化背景
如果前面的规范没有规范得比较好的话,就会有权利寻租空间。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做经纪人或者代理老遭人嫌弃的原因。中国人对中介有一种天然的不信任,通常认为中介都是空手套白狼和吃完买家吃卖家的。
比如说在美国基本上禁止使用的代理关系就是 Open Listing,意思就是卖家对中介说,我这个房子我只需要 50 万美元入账,至于你有本事卖 60 万,你就拿去卖。这种代理关系在美国是被命令禁止的,因为这种代理关系会干扰市场,导致无序竞争。
但这种代理关系在中国又比较常见,这个和文化背景有影响。
错误成本
在美国,代理经纪人通常都会恪守原则的原因就是是,一旦你出现问题被起诉或者定罪后,你的代理许可证是终身撤销,并且永远不允许进入相关行业。
这个违规成本是非常高的。
比如说中国对酒驾形成共识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酒席上也不对司机劝酒的原因也在于错误成本上,你犯不着就为了一顿饭一辈子丢了驾驶证。
总结
就目前来说,在中国实行和美国相同的代理关系的条件不是非常成熟。
但还是有发展空间的,在这个时候政府对行业的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政府对中介代理这个行业并不是非常看重,可能原因也是这个行业本身是服务性行业,政府方面本身还没有完成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