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月28日,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的政府和公司都会联合起来,宣传“数据隐私日”。其目的有两点,一是利用这个机会增强公众对隐私的意识,二是增大人们对更加仔细地保护自己个人数据的需求。今年的活动来得格外及时。1月24日谷歌宣布了一系列隐私政策的变动,其中至少一项已经引起许多人不满。
这家网络巨头计划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推出巨大的宣传攻势来使它的用户为这些变动做准备。该变动将于3月1日生效。(这家公司已经在许多媒体,包括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投放广告,着重强调新旧政策的不同方面)。其他方面,这家公司将废除超过60个独立的隐私说明,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单独的、包罗万象的管理政策。谷歌公司还将重写这些规则以便使它们更加简单易懂。该公司还打算引入一个新条例,用户登陆并使用谷歌其中一项服务并产生用户数据后,该条例将使谷歌有权将上述数据用在其他的商业领域。
这些政策中,有一些无可争议地受到欢迎,也是长期以来人们所期望的。许多网络公司的隐私文档是法律行话的大杂烩,明显是故意设计用来阻止用户读懂的。如果谷歌最新的管理政策比现有繁冗的注意事项更加易懂和简洁,同时保留其内含的安全性,这将是对现状的一个大进步。
但是,作为搜索服务提供商,谷歌计划扩大其利用用户数据(比如某人登陆Gmail——电子邮件服务,或者Youtube——在线视频站点)的范围,这可能引发激烈争论。谷歌隐私、产品与工程处主任阿尔玛·惠顿在其博客的一篇文章中宣布了这项变动,他辩称这将创造“更加简单直观的谷歌体验”。比如说,在通过Gmail发送的邮件中,谷歌收集到的某人对足球的兴趣。利用这一点,谷歌就能够,举个例子,在该用户登陆Youtube时突出显示足球比赛。
但是谷歌热心于这项变动,另有一些不便言明的原因。通过聚合用户们使用其各种服务留下的点滴数据,该公司可以构建起全面的用户数据。这样一来,谷歌可望能够更加精准得向用户投放更多广告。该公司还意图使自己定位于一个无所不包的网络入口,从而可以更有效地与脸谱(Facebook)竞争,而脸谱公司正越来越多得占用人们的上网时间。
所有的这些,解释了谷歌为何拒绝允许用户选择不参加即将到来的政策变化。评论家担忧这将背离传统的互联网习惯,即给用户更多的管理自己数据的权力(比如说,当用户参与谷歌的“数据解放”倡议时,使他们很容易得取出其数据)。数字民主中心——美国的一家隐私监督机构——的杰弗里·切斯特表示:“为了继续保持互联网领域的霸主地位,谷歌必须赢得与脸谱的战争,这要求谷歌逐步增强数字数据的军备竞赛。”在数据隐私日的讨论中,谷歌的这次行动是否对其前景不利,将是一个极好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