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

中秋节在中国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中国最主要的节日之一。

中秋节是在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日这一天。中秋节的命名来源于中国的农历,农历中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日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于是中秋又有“月节”“月夕”“八月半”“八月会”“追月节”等与月有关的名称。在这一天又是家人团圆的日子,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这个词在古代很早就出现了,但是那时候中秋节还没有成为正式的节日。据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民间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其中最有影响的大概要数“嫦娥奔月”了,这个传说可谓妇孺皆知,但传说毕竟是传说。此外,另有一种说法,认为中秋节与古代的祭月风俗有关。《礼记·祭法》中记载:“夜明,祭月也。”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场所,颐和园也是清朝慈禧太后率领大臣、宫女祭拜月神的场所。

从古至今,中秋节留下了很多美好的习俗,比如吃月饼、祭月赏月、猜月谜、燃灯、舞火龙、玩兔儿爷、对对子、堆宝塔等。湖南永州人在中秋节的前一天家家都要包粽子,亲戚之间互送粽子,以表示丰收了,谷满仓。永州人包的粽子除小的羊角粽,还有枕头粽,一个有三四斤,里面放肉和豆之类的食物。这一天的食物,主要是鸡鸭,特别是鸭子必不可少的菜,过去家庭穷的,也必定宰一只鸭。中秋节主要是吃血鸭。

福州重现传统中秋习俗

“时维己丑年仲秋,诚炎黄儿女,兴华名,复礼从德,祈告夜明……”二日晚,一群少女身着汉服,相约在福州八旗会馆,以传统“祭月”仪式祭祀月神,迎接中秋佳节的到来。

在祭拜仪式上,司仪宣布“焚香拜月”开始,十一名身着汉服的女子排着整齐的队伍,缓缓走到祭席前,在主祭的带领下,女子们双腿正跪在地上。随后,主祭从祭手手中接过一炷香,拜后插在香炉中,主祭再依次完成敬酒礼、献果礼、献月饼礼、诵读祝文,最后女子们向月神三拜,默默祈祷心中所愿。

在完成拜月仪式后,身着汉服的女子提着装满月饼的竹篮,来到群众当中,分发月饼,把月神的祝福带给现场的群众。祭祀结束后,福建汉服天下及尚和堂传统香文化推广中心的会员演示了摆塔、柚子香球等中秋传统习俗,演唱了京剧、越剧、闽剧等剧目,表演了古典舞蹈、武术。

“参加这次活动,不仅能过个有意义的中秋节,更主要是想学习我们传统文化,以便更好地传承传统习俗。”刚祭拜完月神的庄敏敏兴奋不已,称今年的中秋很特别。

吃着香喷喷的月饼,看着传统中秋习俗的演示,七十二岁高龄的高水官老人对年轻人的举动表示赞许。高水官老人对记者讲:“我活到这把年纪了,头一次看到这样过中秋,年轻人能传承我们的老习俗,不容易埃”

朝鲜秋夕节来历

朝鲜秋夕节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在朝鲜语中叫做“罕佳玉”或“秋夕”,是朝鲜半岛人民历来都要欢庆的民俗节日之一。

新谷佳酿祭亲人

在古代的朝鲜,“秋夕”是一个欢庆丰收的农家节日,也是农耕社会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用新打的谷米做成各种食物,带上同样是新米酿成的清酒,跳起欢庆的农乐舞,去祭扫祖先的坟墓。这样的习俗如今在朝鲜农村依然可见。而除却祭扫亲人坟墓、欢庆丰收,城乡居民瞻仰烈士陵园和纪念碑,也成为今日具有“朝鲜特色”的新习俗。

在首都平壤,锦绣山纪念宫和大城山烈士陵园是人们的必到之地——前者是安放朝鲜前国家领导人金日成主席遗体的地方,而后者则安葬着当年追随金日成进行抗日活动、为朝鲜革命立下丰功伟绩的重要人物。

从18日早上开始,前往拜谒的人便络绎不绝。很多妇女和儿童“盛装”出行,鲜艳的民族服装煞是惹眼。祭品也换成了时令鲜花,各色菊花在扫墓人的怀里吐蕊绽放,格外灿烂。

民俗竞技唱主角

朝鲜人自古便有在端午或中秋这样的节日里举行摔跤、跳板、秋千等民俗体育比赛的传统。前些年,金正日指示要加强发扬民族传统,于是,一些本来用于自娱的民俗体育赛事渐成气候,全国性的“大黄牛奖”民族摔跤比赛就是其中一例。

今年“秋夕”,“大黄牛奖”摔跤比赛再次鸣锣开常今年的比赛已是第三届,前两次都是在端午举行。之所以叫做“大黄牛奖”,是因为冠军的奖品是头大黄牛。

从朝鲜全国各地劳动者中选拔出的几十名选手参加了这次历时三天的比赛。平壤大同江江心小岛绫罗岛上的民俗竞技场内挤满了观战的群众。

比赛间隙,由清一色头发花白的“阿妈妮”(老妈妈)组成的拉拉队起劲地敲打着手里的圆鼓长鼓,而那头作为奖品的重达970公斤的大黄牛,就被拴在旁边的大树上,身披写有“冠军”字样的绶带,悠闲地甩着尾巴。

最后,平壤队36岁的孙广国,凭着从小练习柔道的好身手和“天时地利人和”夺取了冠军,牵走了这头大黄牛,外加一个亮灿灿的14 K金牛铃铛。

商家饭店齐谢客

在朝鲜,国庆、建党纪念日等重大政治性节日,往往都有游行、联欢舞会等大型群众团体活动。相比而言,“秋夕”这样的民俗节日,则侧重家庭内部的团聚。

“秋夕”这天,朝鲜人照例放假一天。今年的秋夕正好是星期天,但那些往常并不会在星期天歇业的服务设施,像玉流馆、清流馆这样平壤著名的餐馆,以及平壤第一百货商场等商家,竟然也都挂出“今日休息”的牌子。平壤“餐馆一条街”苍光街上也是寥无人影。如果让习惯打节日牌招徕顾客的中国商家来看,这简直不可思议。

在市中心的牡丹峰上,记者见到了一些出外野餐的家庭,男女老少围坐在树阴底下,摆开凉菜糕点,怡然自得,这才明白,“消失”了的人群,都是回家团聚、尽享天伦去了。

月圆节:日本人过中秋节不吃月饼
2009年09月23日 18:50 本文选自《小小王林王林》的博客

日本月圆节
在日本,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这一天同样有赏月的习俗,在日语里称为“月见”。日本的赏月习俗来源于中国,在1000多年前传到日本后,当地开始出现边赏月边举行宴会的风俗习惯,被称为“观月宴”。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改用阳历,但是现在日本各地仍保留着中秋赏月的习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节还要举办专门的赏月会。

节日这天,成千上万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吟唱吆喝,扶老携幼,抬着神龛到庙里去进香。孩子们还到野外采集象征吉祥如意的野草装饰家门,迎来幸福;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里,摆上瓜果、米团子等供奉月神,然后分食、赏月,聆听老人讲述关于月亮的神话。

去越南体会别样中秋习俗
本文选自《小小王林王林》的博客

越南中秋节
中秋习俗:当晚孩子要提鲤鱼灯出游,各地会举行花灯节和舞狮。

越南人农历八月十五也过中秋节,同样也吃月饼也赏月,不过越南的中秋节主要是给小孩过的!在越南的中秋节,家长们会给孩子送上五颜六色的花灯、玩具以及各种零食,因此,中秋节是越南儿童最快乐的日子。

说起越南中秋节的起源,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正好是稻子成熟收割的时候,这时候各家各户都要拜祭土地神,在丰收之前,各家各户的大人通常都忙于耕种,没有太多时间陪孩子们玩耍,于是就利用中秋节庆祝丰收的这一天多给孩子们一些补偿。中秋节当晚越南的孩子们会聆听关于阿贵的传说,是讲述曾经有一条鲤鱼成精后害人,有人为除害用纸扎了鲤鱼灯镇住鱼妖。所以越南孩子在中秋夜均要提鲤鱼灯出游玩耍,还预示长大“跳龙门”之意。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还在节日期间组织舞狮,常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两晚进行。当地人过节时或全家围坐院子里,或举家外出到野外,摆上月饼、水果及其他各式点心,边赏月、边品尝美味的月饼。孩子们则提着各种灯笼,成群结队地尽情嬉闹。

当季风景:越南除了河内,顺化和会安的风景也很美,这个季节建议租自行车,尤其是会安古城至海边那一段,一路田园风光很美,尤其是海湾大桥值得骑行。至于西贡也有很多地方值得体验,许多法国殖民时期的建筑都很漂亮,可以步行慢慢欣赏。

泰国人流行祈月拜“八仙2009年09月23日 19:07
本文选自《鹏叔》的博客

泰国歌舞
泰国人民把中秋节唤做“祈月节”。这是很名符其实的,且受中国民间文化影响很是明显的。八月十五,节日之夜,各家各户,男女老少都要参拜月亮。人们在大方桌前端坐祈祷,互相祝福。大方桌上,供奉着南海观世音菩萨,面目慈祥,在向祈祷者洒布“大慈大悲”;桌上还供奉着中国民间传说的“八洞神仙”。个个栩栩如生,在向祈祷者传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桌上还摆满了“寿桃”、“月饼”之类美食。据泰国传说,中秋祈月,八仙会带着寿桃到月宫给观音祝寿,菩萨神仙们就会“降福生灵,寿半人间。”

柬埔寨人的“拜月节
本文选自《鹏叔》的博客

柬埔寨人的拜月节
柬埔寨人,在佛历十二月上弦十五日举行传统的“拜月节”。这天清晨,人们开始准备供月礼品,有的采鲜花,有的挖木薯熬汤,有的舂扁米,有的煮甘蔗水,一派欢乐繁忙。晚上,大家把供品放进托盘,将托盘放在房前一张大席子上,静待明月东升。当月上树梢头,人们虔心拜月,祈乞赐福。拜毕,老人把扁米塞进孩子嘴里,直到塞满不能咀嚼时方止。这表示“圆圆满满”、“和和美美”。大家尽兴品尝美食而散。

缅甸中秋节的另类叫法:光明节(本文选自《鹏叔》的博客(

缅甸辉煌的光明节
缅甸人在8月的“月圆日”要大张灯火,以庆祝“光明节”的光临。节日之夜,万家灯火,亮若白昼,到处是“不夜城乡”。天上皓月,地上明灯,照耀缅甸一片光明。缅王每年亲自主持庆祝活动。国王还要在卫队和文武百官簇拥下,出宫观灯并举行盛大施舍。各地还要通宵达旦放电影、演出话剧、木偶戏、跳舞唱歌,佛塔内还有大规模的布施斋饭等活动,好不热闹。

老挝通宵达旦过月福节(本文选自《琳琳》的博客)

老挝月福节
老挝称中秋节为“月福节”。每逢中秋节到来时,男女老少也有赏月的风俗。夜晚,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通宵达旦。

最长的中秋:伊朗“麦赫尔干节
伊朗麦赫尔干节
伊朗人称中秋节为“麦赫尔干节”。这一天是伊朗太阳历的七月十六日。节日期间,人们都以品尝各种丰收果实为乐,隆重的庆祝活动持续六天才结束。

揭开斯里兰卡“月圆节”的神秘面纱(本文选自《小小王林王林》的博客)

斯里兰卡月圆节
中秋节,在亚洲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是“一年一度”。然而,斯里兰卡的“月圆节”,是按“佛历”习俗流传的,每月当月亮“团圆”时,就要过一次佳节,当然以“中秋”的“月圆节”最隆重。“月圆节”这天,斯里兰卡全国放假。善男信女们早早安排好美味佳肴后,都争先恐后地到寺庙或神堂去听讲经,拜月亮。听拜之后,人们围坐在场院里,就着美食,端坐赏月。直至明月西沉,才燃火掌灯,歌舞娱乐,尽兴而散。

坦桑尼亚让人心惊肉跳的“月圆节”(本文选自《琳琳》的博客)

坦桑尼亚月圆节
在坦桑尼亚,每当公历九月的月圆之夜是坦桑尼亚的“月圆节”,各家各户的大门都轻轻地打开,人们静悄悄地走出家门,来到空旷处,围成一个个圆圈,默默地坐下。直到皎洁的月亮高悬中天,人们才打破沉默,开始热烈地交谈,并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欢渡一年一度的节日。

在坦桑尼亚,关于“月圆节”的来历还有一段古老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外敌曾入侵这块富饶的土地,这天正值月圆时节,当地人被外敌追杀,被迫逃进了一片森林藏身。敌人追赶到森林边,却不见一个人影,只见一片明月高照的森林,耳边不时传来一阵阵秋风吹动树叶的哗哗声。此时,敌人误认为林中埋伏着大批军队,不敢贸然进入密林之中,只好匆忙撤离。而善良的人们也终于免于一场灾难。为了纪念这个月圆之夜,后人便将每年公历九月的这一天定为“月圆节”。时至今日,人们仍然依照古老的习惯,围坐在皓月之下庆祝这一值得纪念的节日。

韩国人过中秋节

作为一年中三大节日之一的中秋节,在韩国又称“秋夕”。这个节日对韩国人来说和春节一样重大。中秋节期间,韩国人有返乡与父母团聚的习惯。在这一天,人们要阖家团圆,祭拜祖先,分享各种美食,还要走亲访友。到了晚上全家一起赏月,玩游戏。

中秋前夕,大量旅客返乡引发了客运大潮,汽车站、火车站和机场被人流充斥着。

每年到了中秋就像春节一样,回乡省亲的人流都会形成一场壮观的民族大移动。

由于中秋节期间首尔很多居民都要回乡过节,所以平时喧闹的城市届时会变得非常冷清,很多店铺都停止营业。

中国人过中秋讲究吃月饼,韩国人过中秋的代表性食品是传统的松糕。中秋前一天,韩国人喜欢一家大小一起做松糕。松糕的形状有好几种,而最流行的是饺子形状,用新米磨成的皮,花生、红豆、栗子、大枣等材料做成的馅儿。

韩国人过中秋,祭祖扫墓是少不了的。中秋节当天早晨,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每家每户早上都起得很早,男女老少换上传统韩服,举行中秋“茶礼”,追思祖上的恩德。举行茶礼时,供奉祖先的供桌是非常有讲究,各种食物的摆放都有固定的位置,所以在中秋节之前,网站或者百货商店都会教人们如何摆放供桌。

举行茶礼后,全家人一起吃早饭。中秋节当天的早饭最重要,吃早饭时,晚辈还需要给父母行大礼,并给父母零用钱,以示孝道。吃完早饭后,全家人还得带着做“茶礼”时用的部分食物和酒去祭扫祖先的坟墓,并拔去墓地上的杂草。如果扫墓时不拔草的话,就会被认为是不肖子孙或者无后之墓。

中秋期间,韩国各个地方都充满着节日的气息。到处有很多庆典活动,比如有民俗传统武艺表演、传统走绳、玩跳板、翻板子游戏、踢踺子,各种赛会,扇子舞,羌羌水越来等等,给节日增添了热闹的气氛。

中秋的晚上,人们都要出来赏月,穿着美丽韩服的女子们聚集在月光下唱歌,大家围成圆圈,手拉着手,一起唱歌并跳起舞蹈“羌羌水越来”。跟着歌声一起转圈圈,当节奏快时大家就转的快,节奏慢时大家就转的慢。

汉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中国的周围实是一个汉儒文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