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说说你都喜欢和不喜欢 Discourse 的那些功能

社区和论坛也算是日薄西山的产品了,但好像又有点死而不僵的意思。

国内的社区产品以前用得最多的就是 DISCUZ 了,但大环境不好,社区这东西是拿不到 ICP 的,这个和 20 多年前完全不一样了。

那个时候只要你有台机器就可以部署社区。

DISCUZ 也算是自己把自己给玩死的,本来好好的加了一大堆毫无价值的功能,导致数据连通性经常出问题,而且安装越来越复杂。

Discourse 也算是改变了这一现状,可以让用户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部署一个社区,当然是没有 ICP 的情况。

同时备份和附件的负载都可以通过第三方存储来解决,从根本性上解耦了服务器存储依赖。

那么你到底喜欢 Discourse 的那些功能呢和不喜欢那些功能呢?

附件处理能力

对于 Discourse 的附件处理能力,我就很喜欢。

对于图片,直接拖动到编辑区即可,社区会自动上传到 S3 存储上。

国内很多编辑器要求是先上传图片,然后插入。这个太繁琐了。

可以说我最喜欢的就是 Discourse 的附件和编辑功能。

有时候希望手机上的图片能够上传到网站,就自己在手机浏览器上打开网站,创建一天 Topic,随后把手机上图片往上一丢,就能通过手机直接上传到网站上了。

对有时候写一些游记就太好了,可以先把图片上传上来再编辑。

如果是微信的话,就得先发微信,再保存,再编辑。实在感觉没有这么方便。

部署和备份恢复

Discourse 的部署升级备份和恢复也非常讨喜。

基本上属于不需要管的情况,而且可以每天都备份一次,备份和数据附件都在 S3,就算那天服务器崩溃了,换个机器也很快就恢复了,丢也最多丢 1 天的数据。

这个对小站长来说就太贴心了。

邮件通知

这个我觉得应该属于中立的情况。

对中国用户来说,邮件通常是软肋,中国用户不太喜欢邮件,都喜欢直接的消息。

API 能力

Discourse 的 API 能力很强,对于大批量的数据处理就非常高效。

如果你有实力,甚至可以开发一套 Discourse 的缺陷管理系统,当 Discourse 创建了 Topic 后,可以获得 Topic ID 通过 API 来直接导入到公司内部的缺陷管理系统中。

但我觉得这个用处不大。

更喜欢的还是 API 能力,可以迅速和任何其他语言的程序结合完成调用。

请问ICP是什么?我觉得discourse作为学习交流社区来说挺好的。
但是跟discuz比,少了一些盈利的便利性

1 Like

@Rick_Jing

ICP 的全称是: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备案(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 Registration Record),简称ICP备案,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包括信息服务互联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所需进行的备案登记作业。根据相关行政法规,所有在中国境内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都应完成备案登记手续方可开办,未按规定备案的不得开展服务。

2000 左右的时候基本上是属于自愿备案,备案也行,不备案也行。

2005 年后就变成强制的,如果服务器在境内的话,没有备案域名不给解析。

社区的这种特性,被搞成前置审批,基本上目前的状态就是社区不批。

Discourse 盈利

Discourse 目前的主要渠道可能来自于页面广告。

或者一因为是学习性质的,可能为客户提供一些技术支持服务采取收费的方式。

2 Likes

discourse
国内没多少人用
国内的生态也少 开发插件的人也少
用来开个人论坛还行

国内确实用的人少。

个人开论坛,并且服务器放国内的这条路早就堵死了。

如果允许个人和境外一样毫无阻碍的开网站,那用的人肯定会比现在多不少。

毕竟部署一个 Discourse 不比 WordPress 困难多少,甚至更加简单。

用的人多了,需求肯定就多,那愿意提供插件服务的人和公司肯定也多,自然就热闹了。

现在感觉还是爱好者多一些,更多的都还是喜欢鼓捣的 IT 人用得多一些。

1 Like

其实隔壁nodebb和flarum也挺好的

discourse其实没什么优势 主要的优势就是内置功能多 劣势也是功能太多了新人学不来

想到一个缺点,对手机用户不友好,要上一次discourse hub。

不知道有什么解决办法没

对手机用户感觉还算好吧。

每次访问都没有用 Hub,直接用浏览器访问就好了,装 Hub 感觉也没有那个太大的必要。